为了节省您的手机流量,建议您点击右侧
专业治疗风湿病的医院
首页 > 类风湿性关节炎 > 常识

适合类风湿患者的低冲击运动推荐

   对于类风湿患者而言,运动是维持关节功能、增强肌肉力量的重要方式,但需选择对关节压力小的低冲击运动,避免因运动不当加重损伤。以下几种低冲击运动适合类风湿患者,既能达到锻炼效果,又能最大程度保护关节。

  水中运动(游泳、水中漫步)​

  水中运动是类风湿患者的理想选择,水的浮力能减轻关节负重,降低运动时的冲击力。游泳(尤其是自由泳、仰泳)能带动全身肌肉参与运动,增强肩、背、腰、腿的肌肉力量,同时改善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。对于关节功能受限较明显的患者,水中漫步(在齐腰深的水中缓慢行走)同样有效,水的阻力能增加肌肉训练强度,且不会对膝关节、踝关节造成过大压力。进行水中运动时,需注意水温控制在 30℃-32℃(避免过冷刺激关节),每次运动时间以 20-30 分钟为宜,每周 3-4 次。游泳前做好热身,避免突然发力;若关节有明显疼痛,可减少划水幅度,以舒适为宜。

  瑜伽(温和流派)​

  温和的瑜伽流派(如阴瑜伽、康复瑜伽)通过缓慢的拉伸和静态姿势,能改善关节柔韧性,缓解肌肉紧张,同时帮助调节呼吸、减轻心理压力。适合类风湿患者的动作包括猫牛式(活动脊柱)、婴儿式(放松腰背)、坐姿前屈(拉伸腿部后侧)等,这些动作幅度小、节奏慢,对关节压力低。练习时需避开关节过度弯曲或负重的动作(如深蹲、倒立),每个姿势保持 5-10 秒,以不引起疼痛为限。可在瑜伽垫上进行,必要时借助瑜伽砖、抱枕辅助支撑,减少关节受力。建议在专业教练指导下进行,根据自身病情调整动作难度。

  太极拳

  太极拳以缓慢、连贯的动作著称,注重身体平衡与协调,能增强下肢肌肉力量(尤其是膝关节周围肌肉),改善关节稳定性,同时促进全身血液循环。其动作幅度适中,如 云手”“野马分鬃等,不会对关节造成剧烈冲击,适合各阶段的类风湿患者。练习时保持动作轻柔,避免过度扭转关节,重心转移时缓慢平稳,防止摔倒。每次练习 20-30 分钟,每周 3-5 次,可从简化版太极拳入手,逐渐增加动作复杂度。运动后若关节有轻微酸胀,属正常现象,若出现疼痛则需减少运动量。

  平地慢走

  平地慢走是最简单易行的低冲击运动,适合大多数类风湿患者。行走时双腿交替发力,能锻炼腿部肌肉(股四头肌、腓肠肌),增强膝关节、踝关节的稳定性,同时促进下肢血液循环,缓解关节僵硬。选择平坦、柔软的路面(如塑胶跑道、草地),穿缓冲性好的运动鞋(鞋底厚度适中,能减轻足部压力)。每次行走 15-20 分钟,步速以不感到疲劳为宜,每天 1-2 次。避免在坡路、石子路行走,以免增加关节负担;若关节疼痛明显,可缩短行走时间或改为散步。

wechat_2025-06-17_105017_612.jpg

  静态肌肉训练(等长收缩)​

  静态肌肉训练通过肌肉收缩但不产生关节活动的方式,增强肌肉力量,且不会对关节造成摩擦或冲击。例如:坐姿时伸直双腿(勾脚),收紧大腿肌肉保持 5 秒后放松(锻炼股四头肌);双手握力球(或弹力带),缓慢用力握紧再松开(锻炼手部肌肉);靠墙站立(背部贴墙,双脚分开与肩同宽),缓慢下蹲至膝盖微弯(不超过 90°),保持 10 (锻炼臀部和腿部肌肉)。每个动作重复 10-15 次,每天 2-3 组,发力时避免憋气,以均匀呼吸为宜。这种训练可在室内进行,不受场地限制,尤其适合关节活动范围有限的患者。

  类风湿患者进行低冲击运动时,需遵循 循序渐进、量力而行的原则:运动前做好 5-10 分钟的热身(如缓慢活动腕、肘、膝等关节),运动后进行拉伸放松;若处于病情急性期(关节红肿热痛),应暂停运动,待炎症缓解后再逐步恢复;运动中若出现关节疼痛加剧、肿胀或异常响声,需立即停止并休息,必要时咨询医生调整运动方案。合理的低冲击运动结合规范治疗,能更好地帮助类风湿患者维持关节功能,提高生活质量。

先进诊疗设备

技术差异就是疗效差异

热点关注

在线咨询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