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节省您的手机流量,建议您点击右侧
专业治疗风湿病的医院
首页 > 类风湿性关节炎 > 常识

类风湿发作期 vs 缓解期:运动强度如何调整?

 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运动安排需严格遵循 分期调整原则,根据发作期与缓解期的病情特点,合理控制运动强度、选择运动类型,才能在保护关节的同时达到锻炼目的。

  发作期:以 休息为主,微动为辅”​

  类风湿发作期(关节明显红肿、疼痛、发热,炎症指标显著升高)的核心原则是减少关节负担,避免运动加重炎症。此时运动强度需降至最低,以 不引起疼痛加重为底线,甚至可暂停主动运动。适合的微动方式包括:卧床时进行手指、脚趾的轻微屈伸(每次 1-2 分钟,每天 3-4 ),或缓慢转动手腕、脚踝(幅度控制在无痛范围内),目的是维持关节基本活动度,防止长期不动导致的僵硬。需避免任何负重运动(如行走、上下楼梯)和关节屈伸幅度过大的动作(如蹲起、抬手过肩),更不可尝试力量训练。若运动后关节疼痛持续超过 1 小时或肿胀加剧,需立即停止并休息,必要时咨询医生调整治疗方案。

wechat_2025-06-25_093733_577.jpg

  缓解期:逐步提升强度,以 轻度疲劳为限

  进入缓解期(关节红肿消退,疼痛减轻,炎症指标趋于正常)后,运动强度可逐步提升,但需循序渐进,以运动后无明显不适、仅感轻度肌肉疲劳为宜。关节活动度训练:如太极拳、瑜伽(温和流派),每次 20-30 分钟,每周 3-4 次。动作幅度可逐渐增加至关节最大活动范围的 80%(以不引起刺痛为度),重点改善关节灵活性。低强度有氧运动:如平地慢走、游泳(自由泳、仰泳),初始阶段每次 10-15 分钟,每周 3 次,之后可每周增加 5 分钟(最多不超过 30 分钟)。步行速度以能正常交谈为宜,游泳时避免用力划水或憋气动作轻度力量训练: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(如坐姿抬腿、手臂屈伸),每个动作重复 8-10 次,每周 2 次。弹力带阻力选择 能轻松完成动作且最后 2 次略感费力的级别,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关节负荷增加。

  关键调整依据:疼痛评分恢复状态”​

  可借助 “0-10 分疼痛评分法监测运动强度是否合适:运动中疼痛评分超过 3 (轻微疼痛)需降低强度;运动后 1 小时内疼痛评分回升至运动前水平,说明强度适宜;若运动后疼痛持续超过 2 小时或次日加重,需减少下次运动时间或降低难度。此外,缓解期若出现 关节晨僵时间延长”“活动后关节发僵超过 15 分钟等情况,可能提示运动强度偏高,需暂时下调,待适应后再逐步恢复。

  特殊注意事项

  无论发作期还是缓解期,均需避开突然发力、关节扭转(如跳绳、打球)等高强度运动;运动前需进行 5 分钟热身(如温水泡关节、轻柔按摩),运动后做 3 分钟放松(如缓慢拉伸肌肉);选择柔软、有支撑性的运动鞋和宽松衣物,减少关节摩擦。若存在关节畸形(如手指弯曲、膝关节内翻),需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调整动作角度,避免因力线异常导致的二次损伤。

  科学调整运动强度的核心是 倾听身体信号,发作期不过度勉强,缓解期不过度激进,才能在保护关节的基础上,通过运动维持肌肉力量与关节功能,降低病情反复风险。

先进诊疗设备

技术差异就是疗效差异

热点关注

在线咨询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