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,本应是元气满满的开始,可有些人却被关节僵硬、活动受限的痛苦所困扰,这种症状俗称 “晨僵”。对于普通人来说,晨僵可能只是短暂的不适,活动片刻便能缓解。但如果晨僵持续 1 小时以上,甚至整日不消失,那就得高度警惕了,这很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(RA)发出的早期信号。
一、晨僵为何是类风湿关节炎的 “警报器”
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,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关节滑膜,引发炎症反应。而晨僵正是炎症在关节处 “作祟” 的典型表现。夜间睡眠时,人体新陈代谢减缓,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变缓,炎症因子在关节滑膜处积聚,导致关节周围组织肿胀、粘连,活动时阻力增大,从而出现僵硬感。正常人的晨僵一般在 30 分钟内缓解,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由于炎症持续存在且程度较重,晨僵持续时间往往超过 1 小时,有的患者甚至可达数小时,严重影响日常生活。而且,晨僵持续时间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,病情越严重,晨僵时间越长、程度越重,它就像是反映疾病状态的 “晴雨表”。
二、除了晨僵,这些早期症状也别忽视
除了长时间晨僵外,类风湿关节炎还有其他早期症状值得关注。对称性小关节疼痛是其重要特征,常见于手指、脚趾的近端指间关节、掌指关节,表现为双侧关节同时出现疼痛、肿胀,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,活动后可稍有缓解,但过度活动又会加重疼痛。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关节的梭形肿胀,这是由于关节滑膜炎症导致关节腔积液、滑膜增生,使得关节外观呈现出类似梭子的形状。此外,患者可能会感到全身乏力、低热、食欲减退,这些全身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的身体不适而被忽视,但它们同样是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身体发出的 “求救信号”。
三、出现疑似症状,及时检查确诊
一旦发现自己有晨僵持续 1 小时以上,或伴有上述其他可疑症状,应及时就医检查。医生一般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、进行体格检查,重点检查关节有无压痛、肿胀、畸形等情况。同时,还会安排血液检查,如检测类风湿因子(RF)、抗环瓜氨酸肽抗体(抗 CCP 抗体),这两种指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;检查血沉(ESR)、C 反应蛋白(CRP),判断炎症活动程度。此外,X 线、超声、磁共振成像(MRI)等影像学检查,能直观观察关节结构的早期改变,帮助医生明确诊断。
四、早期干预,控制病情发展
若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,早期积极治疗至关重要。目前,类风湿关节炎虽无法根治,但通过规范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,延缓关节破坏,提高生活质量。治疗通常采用药物治疗为主,生物制剂靶向作用于炎症因子,对病情严重或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有显著疗效。除了药物治疗,患者还需注重日常护理。晨僵发作时,可进行关节热敷、温水浴,促进血液循环,缓解僵硬;在症状缓解期,坚持适度的关节功能锻炼,如手指屈伸、握拳、脚趾抓地等简单运动,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,维持关节活动度。同时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均衡饮食,摄入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,提高机体免疫力;规律作息,避免过度劳累,都有助于病情的控制。
晨僵持续 1 小时以上不是小问题,它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向你发出的早期 “预警”。了解这些早期信号,及时发现、及时干预,才能抓住治疗的黄金时机,更好地与疾病 “抗争”。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类似症状,千万别掉以轻心,及时就医检查才是关键。